第101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
作者: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时间:2021-12-07 点击数:
(通讯员 周勇琴)2021年12月6日晚19点至21点,第101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在11教201智慧教室举行。线下参与本次例会的有胡修银老师、郑雪艳老师及15名社会心理学研究生,严磊老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参与例会。
本次例会由许彦蓓主持,罗学敏和钟燚两位同学分别进行学术汇报。罗学敏汇报研究设计,题目为《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钟燚汇报毕业论文进展,题目为《群体边界渗透性对低阶层身份管理策略的影响》。
罗学敏关注到“社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于是该研究主要探讨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即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社会关系网络问卷》来调查相关变量。收集问卷后,她将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后期考虑采用实验法,通过操纵反刍思维来改善社交焦虑水平。在罗学敏同学的精彩汇报后,同学们对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变量间存在概念重合这一方面,罗学敏同学表示在汇报结束后将会重新考虑变量的选取问题。
随后,三位老师对罗学敏的研究设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胡老师认为罗学敏要深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变量定义的规范性,需要多阅读相关文献,明确人际关系困扰、生活事件、反刍思维三个变量的概念;二是要做有意义的创新,探索导致社交焦虑的真正原因。郑老师认为社交焦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要明确研究背景,要基于一个新视角来看待社交焦虑这个旧话题;二是自变量和因变量概念有所重合,能否引入新的自变量来探讨社交焦虑,例如自尊或者自我评价;三是中介变量反刍思维的提出缺乏相关理论依据。严老师则对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设计提出了建议:首先研究设计要“新”,即别人没做过,要关注到别人没有采用过的变量;其次要“好”,即研究的问题要有意义,发现新问题的同时也要兼顾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研究设计要“行”,即我能搞得定,要关注研究变量是否有成熟的实验范式和问卷等。
研三的钟燚同学汇报的毕业论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考察群体边界渗透性对身份管理策略的影响,并探讨群体认同和公正世界信念在上述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该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由1209名中专生完成了五个量表。对问卷数据分析后的结果表明群体边界渗透性、群体认同、公正世界信念和身份管理策略两两相关显著,群体认同和公正世界信念对身份管理策略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且当个体的渗透性感知越低,其选择群体策略的可能性越高;研究二采用实验法,预实验选取63名成年人作为被试,结果显示高/低渗透组的渗透性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即操纵材料有效。在预实验检验的基础上,钟燚将会在本月完成正式实验。
胡老师希望钟燚同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选择低阶层作为研究对象?二是为什么只选取了群体边界渗透性这一变量?三是群体边界渗透性在群体事件中如何体现?郑老师建议该论文一是要补充被试选择的依据,并考虑学生作为被试是否合适;二是要说明群体边界渗透性实验材料的来源及选用依据。严老师首先肯定了钟燚同学三年来选定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的做法,从文献综述到开题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前进,值得研一的同学学习。其次,严老师认为该论文需要完善逻辑框架,要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界定,做到“自圆其说”。
第101期例会敲响了新征程的钟声,我们共同踏上了新的旅程。大家都应当牢记胡老师的教诲:“重视基础,脚踏实地,多读经典,多看文献”。 希望未来社会心理学例会的同学们都能不断夯实基础,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做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