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院 简 介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教师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原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53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国际级裁判5人,国家级裁判6人;有境外著名大学访学、研修经历19人。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中科院心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
学院设有应用心理学(2001年)、教育学(2005年)、学前教育(2011年)、体育教育(1999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3年)5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2010年)、体育学(一级学科)(2021年)硕士学位点,体育硕士(2009年)、教育硕士(2019年)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现代教育与荆楚文化研究”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016年)。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学部、大学生体育竞赛部、武汉校区体育中心及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有预备役部队心理教育训练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育研究中心、荆楚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学院已形成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相对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方向。
2007年以来,学院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9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3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团中央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课题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8项;省级及以上纵向课题经费260.1万元;出版专著50部,主编、参编教材3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91篇,其中CSSCI收录论文42篇,核心期刊论文112篇,国外期刊论文20篇;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石油高校体育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湖北省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4项,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获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7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依据“三基四实一创二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实”: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工作务实;“一创”:创新精神;“二能”: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湖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运动队参加全省全国各级比赛,获第一名110项次,第二名113项次,第三名119项次。龙舟队在2018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上获得男子组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三名,女子龙舟队在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青少组中获得100米、200米第四名。体育舞蹈队、健美操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国“阳光排舞进校园”示范后备基地。排球队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第5名、第4名。篮球队2015年以湖北省CUBA阳光组第一名闯入全国总决赛。羽毛球队曾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单打冠军,乒乓球队在湖北省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团体亚军。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地方教育、体育部门,以及企业、科研机构等,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协助地方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培养优秀毕业生,合作机构在学院设立各类奖学金。2014年以来,每年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和湖北省教育厅“省培计划”培训任务,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培训效果在全省第三方测评中名列前茅。学院发挥学科优势,联合部队开展预备役军官“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培训,已举办培训班15期;指导荆州市中小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了1000余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开展20余场高考与中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学院积极推进全民健身站(点)建设,组织开展以健身站(点)为载体的体育进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与健身指导服务;参与地方中小学的体育训练工作及各类体育赛事裁判工作;承担国民体质测试、全国体育产业名录调查及体育场地调查等社会服务项目。
(2024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