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作者: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时间:2022-04-10 点击数:
(通讯员 付艳艳)2022年4月10日晚7点,第41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文科大楼910召开。此次例会共30余人,包括硕士生导师朱晓伟老师和课题组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本次会议由罗婷、张思轶同学进行文献汇报,由付艳艳同学负责本次的会议记录。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大三同学罗婷进行文献汇报,题目为《Social media photo activity, internalization, appearance comparison, and body satisfa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hoto-editing behavior》,该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揭示了在社交媒体上与外表相关的照片活动与身体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理想身体与外貌比较的内化,同时探索照片编辑行为在这些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在韩国共招募了385名年轻的女性社交媒体用户完成在线问卷调查。结果证实社交媒体上与外表相关的照片活动水平与内化的增加和外貌比较相关,这反过来会降低身体满意度。结果还表明,社交媒体上与外表相关的照片活动、内化和外貌比较之间的关系根据照片编辑行为的级别而有所不同。随后,朱晓伟老师针对罗婷同学的汇报提出了几点建议:减少PPT呈现的文字、将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
接着,大二同学张思轶汇报了2021年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文章《共情的双刃剑效应:COVID-19 心理热线咨询师的继发性创伤应激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该文章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由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及机制,并探究从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成长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用问卷法测量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正念,寻求意义、继发性创伤应激(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STS)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Vicarious Posttraumatic Growth, VPTG)。对结果进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咨询师的共情正向预测STS和VPTG;(2)正念在共情和STS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寻求意义在共情和V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STS、STS-寻求意义、正念-STS、正念-STS-寻求意义的中介路径对VPTG起正向预测作用。该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共情及其影响的机制,还能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启示。随后,朱晓伟老师针对张思轶同学汇报中的困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最后,朱晓伟老师从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文章《Six Guidelines for Interesting Research》引出论文写作的几点指导并详细介绍了两条:现象与惊喜。根据这两点指导展示了许多有趣的文章,如高权力动机者更易出轨,高创造力者更不道德,引导我们从现象出发,找到研究的主题,根据相应的理论和研究建构模型,收集数据并分析,最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到此,本期例会圆满结束,大家都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的文献展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