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作者: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时间:2023-03-28 点击数:
(通讯员 杨蕊嵘)2023年3月26日晚7点,第65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文科大楼910召开。此次例会共20余人,包括硕士生导师朱晓伟老师、连帅磊老师、甘雄老师和课题组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本次会议由张思轶同学带来文献汇报,罗曼玲同学带来毕业论文的简要汇报,由杨蕊嵘同学负责本次的会议记录。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有张思轶同学进行文献汇报,题目为《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对他人接纳和拒绝的知觉偏差有关吗?》,本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知觉偏差中接纳和拒绝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中有3个研究,研究1自我知觉地位(拒绝/接纳)与同一时期的和未来的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之间的关系。研究2自我知觉地位的偏差与同一时期和未来的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之间的关系。研究3攻击是否调节了实际地位和自我知觉地位之间的关系(即高水平的攻击性是否导致自我知觉的偏向或自我知觉的准确性),并且探讨了攻击对自我知觉地位偏差的影响。
在答疑阶段,有同学提出了对关系攻击的质疑,张思轶同学进行了解答,朱老师进一步进行了补充,提出:自我效能高以及感知接纳高的学生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关系攻击行为,对文献汇报结论提出了质疑。之后朱老师在阅读文献时提出了相关建议,要擅于寻找亮点。
连老师提出:在数据挖掘角度思考,本文难点在于数据的分析,在进一步思考,感知接纳、拒绝与实际接纳、拒绝之间的关系。在汇报语言方面提出建议,尽量使用简单、生活化语言进行解释。
接着,由罗曼玲同学进行毕业论文汇报,题目为《童年压力及死亡威胁启动对锻炼承诺的影响:控制感的中介作用及亲子依恋的调节作用》。报告中有2个研究,分别是亲子依恋在童年压力与控制感之间起的调节作用以及控制感在童年压力与控制感之间起的中介作用,构建了控制感中介作用和亲子依恋调节作用的理论模型。
在答疑阶段,朱老师首先提出汇报时间不符合毕业论文答辩要求,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语言应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模型构建方面存在歧义。
甘老师针对毕业论文题目、摘要、参考文献等提出建议,题目要进一步修改,避免产生歧义,摘要字数过多、参考文献要注意标点符号等等。
到此,本期例会圆满结束,大家都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的文献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