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
作者: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时间:2024-10-22 点击数:
第168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
(通讯员:鲁欣怡)2024年10月18日19时至21时,第168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在长江大学东校区文科楼910室如期举行。本次例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由郎浩原同学主持,主题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加本次例会的老师有严磊老师、王丛兴老师、张陆老师(华中农业大学)以及杨林川老师(三峡大学),学生有13位心理学研究生,33位本科生科研助理。
例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由张艳君、周久远、刘嘉玲三名同学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首先是张艳君同学,她对《人工智能拟人化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汇报。在提出“人工智能拟人化能促进文化自信”的观点后进一步提出假设:心理距离在人工智能拟人化与文化自信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中,预计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拟人化对个体文化自信的影响以及心理距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汇报中,她还阐述了自己论文的后续安排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其次是周久远同学,他对《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中的国家符号接触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行了汇报。他结合社会经历将国家符号与短视频串联在一起,预研究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中的国家符号接触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预计通过实验法和干预法来研究上述机制。汇报最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说明了接下来的研究安排。
最后是刘嘉玲同学,她对《经济不平等影响低阶层群际妒忌的心理机制研究》进行了汇报。她就经济不平等的现状,遵循“概念澄清-因果关系-机制探索”的思路,预对低阶层的群际妒忌进行研究。通过大数据词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实验室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其中的心理机制。汇报最后,她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以及说明了后续的研究安排。
在教师点评环节:针对张艳君同学的汇报,老师们认为在研究问题以及研究逻辑两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1)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人工智能拟人化的定义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明晰研究的对象;(2)研究假设缺乏逻辑理论的链条支撑。在运用理论之前需要仔细思考,阅读相关文献;(3)人工智能拟人化是否能与文化自信产生交叉关系,需要进一步思考。
针对周久远同学的汇报,老师认为其“短视频”、“国家符号”的研究角度比较新颖,同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过程两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1)区分“敬畏”相关概念,明确敬畏情绪、敬畏感的定义;(2)新媒体背景下国家符号对国家认同存在影响和唤起两种影响机制,在本研究中需要明确是何种影响机制;(3)思考操作性实验的可行度。推荐自己拍摄短视频,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针对刘嘉玲同学的汇报,老师认为其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认为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两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1)是重点聚焦于透析“群际妒忌”有关命名、定义、内涵及其真实现状,还是结合社会问题-经济不平等现象,全面考察相关机制;(2)是基于实践考量定义还是基于理论考量定义,以及相关实验材料的选用问题。
本次学术例会主要是研二同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老师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了相关指导,帮助研二同学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开题报告。
“唯有学思并进,方能行稳致远。”此次学术例会的顺利开展,为研二同学的下一步论文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学术之路漫漫亦灿灿,相信在老师们的指导引领下,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大家都能收获满满。至此,第168期社会心理学学术例会圆满结束,我们下周再聚!